查看原文
其他

拥抱内在的小孩


拥抱内在的小孩
《拥抱内在的小孩》,帮助你疗愈心理,重建自我!
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




9787559454829

拥抱内在的小孩元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在这本书里,孩子不是一个年龄的概念,而是一个心理角色。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还有执念,还有种种无法释怀的情结,我们就仍然是个孩子。有多少无声的战争发生在无数普通家庭中,家是孩子们成长中的港湾,也可能是“心魔”。这本书由10个章节组成,分别由案例、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直面创痛,与那些曾经伤害你的至亲之人和解,过好自己往后的人生。

懂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一个“懂事”的孩子,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心愿。
但是,什么叫“懂事”?怎么才能让孩子“懂事”?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父母只有一个模糊的形象,而孩子则是具体的。乖巧可爱的孩子,总是用纯真的笑脸望着父母,用稚嫩的声音回应父母,让他做事,他就高高兴兴地去做,结果也总让人满意。他没有抱怨,不会发脾气,更不会顶撞。他就像一个任人摆布的洋娃娃,当父母累了、倦了,他就会像小鸟一样依偎在父母身旁,为他们消愁解闷甚至,当父母发脾气,冤屈了他时,他也会很快原谅,并且温柔地安慰父母。
家里因为有了他,变得更温馨,更令人向往。每天,父母还没有下班到家,那个懂事的小人儿,已经在尽其所能地做着家务。他不需要任何回报,只想减少父母的劳累,成为这个家的小小支柱。他仿佛是父母的替身,了解父母说出和未说出的愿望,并尽一切可能,满足父母的期待。
这样美好的小生命,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是命运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他如此完美,却并不稀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些时候让父母觉得:“我”被命运重重地奖赏了。
说到底,懂事的孩子是为父母的理想而生的孩子。因为生命最初阶段的可塑性,他们努力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其实,他只是因为爱你,不想失去你,才会如此努力。他提前成熟,小心翼翼地藏起他的软弱、懈怠,内心小小的梦想,还有像其他孩子那样任性奔跑的渴望。可是做父母的,却把这份全心全意看作理所当然。
可以这么说,懂事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拼命努力的状态。他们不敢奢求父母的奖赏,他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隐藏着高期待、少鼓励的父母。因为从那么小就开始为了父母的期待拼搏,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通常学业优秀,职业顺遂,人际关系和谐——因为他们善于克制自己,成全别人。
他们看起来比大多数同龄人都更成熟、坚强,追求卓越。但他们的心底,却藏着不能触碰的软弱,那就是他未曾舒展的自我。这个内在的自我,还停留在童年某个时期,软弱、困惑、孤单,渴望爱抚、支持、肯定。
人格的成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正向的途径,是由内而外形成的。人们根据自己的标准,认识自我,理解世界,与他人交往;另一种是逆向的途径,是从外向内形成的。人们根据他人的评价标准来给自己定位,按别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理解世界,与他人交往。
正向形成的人格,更具自发性,也更有活力和创造力;逆向形成的人格,更符合大众的标准,更具强制性,但是缺少活力和创造力。懂事的孩子,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形成的人格类型。
懂事的孩子,因为要讨父母喜欢,努力压抑自己真实的个性、愿望,活成父母喜欢的样子。所以,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算生活顺遂,心里还是觉得莫名的委屈。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吻合,“好孩子”活得总是没有“坏孩子”那么开心、舒展,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看别人脸色而行事。
可以这么说,“懂事”的孩子的生活是克制的、压抑的,他们遭遇的心伤是隐性的、长期的、深刻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父母的同谋,他们的内在小孩一出世,就被关进了囚笼。

试读摘自《拥抱内在的小孩》


翻开本书,做更好的自己!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版权声明

编辑:童年

图书海外轻松购,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