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日报》规定:数字记者生成内容均属职务作品

程达堃 观媒智库 2024-04-19
·欢迎大家关注并设为星标
今天(4月15日),国内首个数字记者管理办法《四川日报社数字记者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该《办法》明确:使用数字记者生成的内容均属于职务作品,由四川日报社享有著作权。
《办法》规定,记者本人在四川日报社就职期间,四川日报社可以将数字记者形象应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或线上线下活动不仅是记者本人自己,其他报社成员也可使用别人的数字记者。按照规定,需要使用其他人数字记者的,应需经过数字记者形象原型本人同意。
《办法》加强了对数字记者内容创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明确提出,使用数字记者输出内容时,应当加强合成内容管理,采取技术或者人工方式对输入数据和合成结果进行审核。同时,《办法》还要求在生成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向公众提示数字记者标识。
观媒·传媒大观察注意到,在打造数字记者方面,四川日报社起步较早。2022年9月,小观数字人发布上线,成为四川日报首位元宇宙数字记者。2023年7月,“川观新闻记者小观”入选2023年数字人场景应用典型案例。
川观新闻首批生成的20名数字记者
2023年9月,川观新闻首批20个数字记者上线;同年11月,第二批20个数字记者上线。自此,川观新闻已构建起“1+40”的数字记者矩阵,实现了技术驱动智慧内容高效生产。
川观新闻报道称,数字分身并不是简单地重现或者替代真人记者,而是发挥其由算力驱动进行多线程播报的优势,结合C视频内容定位,全面进军智慧内容生产,提升媒体内容生产效率。
四川日报全媒技术中心主任黄云等撰文《数字记者在党媒客户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介绍,川观新闻的40名数字记者已经入驻各自专栏进行内容创作,自2023年10月启用以来,数字记者在“小铭切瓜”“唐探经济圈”“太好科了”“时堂”等川观王牌栏目中的出镜率已多于记者本人。
文章还指出,数字记者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视频内容原创产量,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解放了内容生产力,开辟了一条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新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不少媒体纷纷推出数字记者、虚拟主播等新产品、新应用,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不仅可以加强新应用的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潜在风险,让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内容生产。
在四川日报社之前,今年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制定出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试行)》,这是我国首部媒体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化标准。
本文作者                      
程达堃


观媒·传媒大观察创始于2008年,前身为报纸观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中媒和媒体行业智库。曾作为正能量自媒体代表受邀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观媒的业界用户粉丝总量超过50万人,每日影响辐射数以万计的主流媒体从业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