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约翰·弥尔顿《快乐的人》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608年12月9日,约翰·弥尔顿出生。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位法律文书,家境较为殷实。他父亲虽然是清教徒,但并不像当时其他的清教徒那样呆板,他喜欢音乐,也引导弥尔顿喜爱上音乐。他还爱书如命,而年轻的弥尔顿打小就同父亲一样爱好书籍。弥尔顿的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私人教师,弥尔顿刚满十岁时,就能写出一些不错的诗歌。那时弥尔顿就经常学至深夜,这对他以后的身体影响极坏。

12岁时,父亲便把弥尔顿送到当时伦敦一所名叫圣保罗的男子学校念书,15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年轻的弥尔顿面相英俊,但为人骄傲,思想独立。弥尔顿原本打算入英国教会做牧师。但当时国教徒和清教徒之间的冲突激化,而弥尔顿是一个清教徒。

完成大学学业以后,弥尔顿放弃了入英国教会做牧师的想法,曾有一段时间,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反复思考之下,他坚信自己天生就应该做诗人。他在父亲离伦敦约20英里的霍尔顿乡村庄园生活了将近5年,为了日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开始努力地写诗和读书。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其中《快乐的人》抒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沉思的人》对深思冥想进行了描写,《列西达斯》歌颂一位被淹死的朋友,《科马斯》则展现了一次化妆舞会。


但不久,他对这种安静的田园生活开始感到厌倦。他渴望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于是,他带着父亲给他的钱,踏上了去法国、瑞士、意大利的旅行之路。在意大利,他听说英国国王同人民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马上可能就要爆发战争。于是他立刻放弃了旅行和写诗的计划,匆忙回到了英国。回到伦敦以后,他极力反对保王党,并倾注全部精力写下了大量的拥护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册子。1644年出版《论出版自由》,大胆攻击当时英国新闻审查制度;1649年出版的《偶像的破坏者》,主张处死查理一世;1650年出版《为英国人民辩护》,为此迎接共和与革命的到来。

1649年,根据议会判决,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同时奥利弗·克伦威尔上台,成为政府首脑,并受封为“护国公”。一行的清教政府的领袖们对在革命中弥尔顿为共和国的胜利写下的大量随笔和小册子记忆深刻,于是任命他为外交事务拉丁文秘书。他除了负责翻译外国政府的拉丁文书信以外,还必须用拉丁文进行回答,他还负责对反对克伦威尔政府的攻击和言论进行批判。由于任务繁重,他不得不日夜工作,不久,视力开始下降,医生警告他必须停止用眼,否则他将会失明。但他拒绝了医生要他放弃繁重的阅读和写作工作的劝告,继续勤奋工作。最终,到了1652年,他双目完全失明。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他采用他念别人写的方式夜以继日地继续工作。不久,妻子病故,给他留下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孩,最大的也不过6岁。这对于一个公务繁忙的盲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久,保王党重新夺回了政权。查理二世(前国王的儿子)登上了王位。新教徒到处逃命。有的去了美国,有的被抓住判了死刑。弥尔顿则躲进朋友家住了几个月,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书被刽子手焚毁。最后弥尔顿还是被抓进了监狱,好在国王后来放过了他。弥尔顿结束了社会生活,又重新开始了诗歌创作,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写下了诗歌《失乐园》。在这篇诗歌里,他讲撒旦怎样背叛了上帝,夏娃和亚当怎样被逐出了伊甸园等等。他因双目失明,只好由他念,有时候让他女儿代写,有时候由来访的朋友代写。《失乐园》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因此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拜访他。完成这篇大作之后,他又写下了《复乐园》,和一部关于力士参孙的戏剧(参孙是以色列大力士,晚年像弥尔顿一样双目失明)。

1674年11月8日,弥尔顿去世。






大 唐 边 塞 诗 人 的 疯 狂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在人们心目中,“诗”和“远方”,总是个浪漫的组合。但对于大唐那群边塞诗人而言,这两个词却承载了太多生命之重。在那遥远的塞外,有壮美的风光,也有残酷的沙场,有建功立业的梦想,也有报国无门的怅惘……他们把这一切写进诗歌,刻进历史,同时也奏响了大唐的最强音。
在这群边塞诗人当中,有四位最负盛名。他们就是被誉为“四大边塞诗人”的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
今天,《那些年》就带你走进四位热血男儿的诗和远方……
高适:年近半百的疯狂
高适的前半生,是落魄潦倒的。
他年少丧父,流落江湖,一度靠乞讨度日。二十岁时到长安参加科举,原本志在必得,结果名落孙山。后来契丹进犯大唐,高适兴冲冲地奔赴边塞,满怀豪情地写下“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意思是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然而希望很快落空,因为上司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
在边塞游走两年后,高适回到中原,四处游历,这期间,他又参加了几次科举,但每次都落榜。直到四十多岁,高适得到了宋州刺史张九皋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高适做了个地方芝麻官。但高适并不开心,官小、事多、还要对上级曲意逢迎,于是三年后他便任性辞职。
年近五十,高适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弃笔从戎。他加入了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的幕府,投身军旅。从此,一手持剑,拒敌于千里之外,一手握笔,作诗于塞下军前。他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写道:“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在《塞下曲》中又写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他的命运很快发生了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上司哥舒翰战败被俘,潼关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关键时刻,高适冒死抄小路追上唐玄宗,向他解释潼关失守的原因和经过,由此得到皇帝器重。后来他又主持平定数场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被封为渤海县侯。
《旧唐书》中评价道:“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在大唐诗人群体中,因军功而封侯的,他恐怕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岑参:高产的脑洞大王
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二人并称“高岑”。
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加上年幼丧父,所以他从小家境孤贫,一直由哥哥教养。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写诗作赋,二十岁时到长安献书,想以此求取功名,然而却未能如愿。此后奔波往复,蹉跎十年,直到三十岁他考中进士,但也只是得到一个位卑职微的小官。
仕途的失意,使他产生了去塞外建功立业的想法。
三十四岁,他第一次出塞,来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中掌书记。他在诗里写道:“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三年后返回长安。回长安待了两年后,他再次来到边塞,这次是做了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两段塞外经历,加起来有六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歌,留存下来的就有七十多首,是大唐边塞诗人中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
比起数量,更值得一赞的是他的“脑洞”之大。在岑参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奇景奇事和奇思妙想——比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他写道:“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夜吼,石乱走,一看到诗句,画面感马上就来了;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他又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看雪景,但在诗人眼里,挂满枝头的积雪,却像一夜盛开的梨花……类似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皆是。
岑参最终没能像高适那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诗篇,早已深深刻进了盛唐的记忆里。
王昌龄:宰相都替他报仇
在大唐边塞诗人中,王昌龄是最擅长写七言绝句的,故而有“七绝圣手”之称。当时,面对大唐守将无能,屡吃败仗,他挥笔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出塞》后来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而被贬的原因,史书里只含糊其辞地说了四个字:“不护细行。”就是不注意小节。
对于他的境遇,许多诗人朋友都颇为同情。公元739年,王昌龄被贬谪岭南,孟浩然以诗相送:“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次年王昌龄被任命为江宁县丞,然而不久又受到诬告,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听说后,十分痛惜,挥笔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后来王昌龄再回长安,中途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当时背上生疮刚好,不能喝酒,但是好朋友久别重逢,大喜过望,便不管不顾地与王昌龄痛饮一场,结果引得旧病发作,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舍命陪君子”。
正史中关于王昌龄记载很少,只有《新唐书》中简短介绍了一下他的结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王昌龄离开龙标往东北走,到了安徽境内,遭刺史闾丘晓杀害,一代诗杰就此陨落。至于被杀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个刺史也没什么好下场,他第二年就被宰相张镐以贻误战机之名斩首。临刑前他苦苦求饶:“放过我吧,我还有老母要赡养啊。”张镐勃然大怒:“那王昌龄的老母谁来养?”最终,这位宰相级粉丝,为王昌龄报了仇。
王之涣:真正的无冕之王
王之涣的诗,流传至今的只余六首,虽然数量少,但首首都是精品。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那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王之涣妇孺皆知的作品,却不是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这首诗,还有段轶事。有一次,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个文艺青年,一起到旗亭饮酒,遇到梨园伶官在演出。王昌龄便提议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二位歌女唱的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第三位歌女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怨》。
王之涣作为三人之中年纪最长、成名也最早者,此时脸上有些挂不住,他说道:“这几个女子都是下里巴人,岂懂得阳春白雪?”于是他手指一抬,指向最后那位一袭青衫的绝色女子:“这位压轴的美女最清新脱俗,品味最高。她所唱之曲如果不是我的诗作,我从此就封笔不作诗了!”
果然,那位压轴出场的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
当歌女们得知三人身份后,纷纷前来求合影、求签名,连饭钱都抢着帮他们结了。
这段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边塞诗人在当时有多受欢迎。盛唐是边塞诗歌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这些雄浑豪迈的边塞诗,是盛唐的产物,也是盛唐的风骨。
回望千年,在那远离盛世繁华的边塞,有人看到了浪漫,有人看到了悲凉,有人在呼唤英雄,有人在渴望和平……那是属于一群热血男儿的诗和远方。是他们,让世人看到了文人身上的另一种铿锵。




宋 词 里 的 才 子 佳 人:韦 庄 卷


春日杏花吹满头陌上年少足风流

花间词林中的两位堪称翘楚的才子词人,一为温庭筠,另外一个就是韦庄了。前者在前卷中已经介绍,这里不予赘言。温韦词皆以柔美、绮丽、温婉为典范,但韦庄似乎更素淡、清新妩媚些。

端己出生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他的四世祖便是中唐别具风格的大诗人韦应物,相信大家还记得他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被称为效仿陶渊明最神似的一位诗人。《蔡觉夫诗话》中有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际亦远甚。此词对韦应物评价甚高,端己有其曾祖遗风,词作中有一股凛然之清气。在唐朝中亦有人与此事相仿,即诗圣杜甫及其祖父"文章四友"杜审言,历史总是在某个角落惊人地相似。

端己的一生极其坎坷。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唐风流才子元稹颇有相似,元稹亦出生于寒泊之家。然端己大半生困顿场屋(场屋代指科举考试),而元稹少年之时就已得志。端己一直到四十五岁时才应举,原以为终于可以封官荫子,却不料黄巢军攻占京城长安,国家政局动乱,就连皇帝都仓皇出逃。端己的夙愿又一次落空,生逢乱世,只能落得到悲剧结局。

关于端己因为生活困顿郁不得志而致使性情大变,此有史料记载。张骛的《朝野佥载》中言: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何以造成端己如此淡薄寡情,书言两字悭吝,我看不尽然。世间哪有不怜惜子女的父亲。况韦庄为一饱学之书生,仁礼道德皆晓。以悭吝解释不合伦理常情。端己家贫寒交迫,居家度日委实艰难。又逢乱世,自己久习诗书而不见擢第,长期生活和精神上的双层摧残和打击使得我们这位才子词人作出不合情之举,绝非本能使然。

感情复杂的词人,在幼年时期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那时还是一天真烂漫的稚童,与诗仙李白儿时极其相似,调皮活泼且好玩耍。据《太平光记》中记载云:韦庄幼时常在下邽县侨居,多与邻诸儿会戏,下邽亦为白居易的故乡。后来端己追思往事,寻其遗踪时赋诗云: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书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搜寻对韦庄的映象,此是绝无仅有的。

往往词人都会得到一些别号,如有名的"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分别为秦观与柳永,"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分别为张先与宋祁。我们的韦大才子曾也得到一名号为"秦妇吟秀才",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黄巢犯阙,着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荘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从中可以探得端己对这个名号不接受,并感到极其不光彩,认为是人家所谤之言,而郁郁不乐。我看端己大不必如此,人家送与名号,正说明《秦妇吟》一诗在当时影响甚广,人诗合一,更能增添个人影响。说不准韦庄为王建所赏识登上蜀相之位还与此诗有关联。不要小看了一首小诗,当年王维受安禄山伪职就因一首凝碧宫诗而免遭杀身之祸。

刘载熙称唐五代词"儿女情长,风云气少",后代对韦庄词之评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弦上黄莺语,端己词也,其词品亦似之。又云:韦端己词,骨秀也,所以王氏认为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景。又云:词至端己者,语渐疏,情意却甚厚,虽不及飞卿之沉郁,亦古今绝构也。所以陈氏认为两宋词人可以越五代,而不能越飞卿端己者。对于各家所持的观点,各有侧重之处,两人各是词论中的巨擘,自有其可取之处。欲显端己本来面目,还须细细解读文本。

试看其名篇《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关于江南自古便是有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花繁柳叶地温柔富贵乡。此处所及的江南是相对于中原而言的西蜀之地。当时的中原尚有战事,长安仍被黄巢占领,此首为劝留之辞。

此篇写尽了江南的佳丽,清新舒徐,为天生好言语。端己此处应是得乐天《忆江南》之妙,极尽溢美之词。宋人晏殊对此篇甚是喜欢,而将"春水碧于天"在自己词中强用之。唐人皇甫松有佳句"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词人抓住了雨声这一意境,在画船里或握卷夜读或与友共斟。那落在唐诗宋词里的雨点,是何等的撩人情怀。怪不得自视孤高的林妹妹独喜欢李义山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过却是悲了。

美人当垆卖酒,也实是一道靓景了。景美亦要佳人来衬托。想起乐府《羽林郎》中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汉代司马相如卖酒文君当垆的的故事还萦绕在耳边,皓腕凝霜雪,这该是一个如何菀若天仙般的女子呀。

端己运密于疏,他擅长用简洁的笔触勾出主人公的心思。他的那篇《思帝乡》写得煞是好看。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词篇凸现了一幅清新隽朗爽的画面。天朗气清,杏花飞舞,落满青丝。严蕊有词云"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而这里却见一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与一翩翩美少年郎陌上相逢时,发出了内心真挚、浓烈、火热的独白。其实这也不算奇怪,唐时风气开化,尚有自由爱恋之风。只是这一风俗经宋时因朱熹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而一去不复返了,朱熹的一句"至理名言"害得多少有情人不能眷属。

少女言到嫁与此美少年。而且还要一生休,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休在这里就有永不悔之意。即使将来他将自己抛弃了,她也没什么怨言。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也算得上古时女子最直露的求爱之言了。

史料记载有端己中的一桩逸事,《古今词话》言:韦庄为蜀王羁,庄有爱姬,姿质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而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词,情意凄怨。这里的蜀王即王建,对韦庄的爱姬爱而夺之。韦庄思姬心切继而写下此篇《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音。

两人一别而成永远,如东坡悼亡妻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切肤之痛。惆怅晓莺残月与柳屯田"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颇相似。落花人独立时,谢娘却是不再逢,从此两地异乡,夜夜思君君不见。

端己词中唯一一首涉及到了边塞题材,但也只是欲说还休,借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是"刚开头便煞了尾",见他词作《木兰花》: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会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起篇即一妇人无言独上小楼,望尽玉关路。岂不知春风不度玉门关呀,她失去了夫君的音信,只能在闺中空空守候。对着流水落花,不觉满目已是苍凉,又不禁泪落沾巾。魂梦欲教何处觅,晏几道有词云"从别后,忆相逢,魂梦几度与君同",真是佳人不见,肝肠寸断了。沈休文诗云"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看来皆是情至之语。

有人将端己比作谢灵运,并言其词如初发芙蓉,无端可爱。此言得端己词之精髓。吴梅的《词学通论》中言:词之工拙,以韦庄为第一,冯延巳次之,最下者为毛文锡。也算是为其正名了。

端己走完了他坎坷的七十四个春秋,留下《浣花集》二十卷,为千古所传诵,也是幸也......

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一说为玄宗相韦见素之后,其实并非一房),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时曾居白居易故乡下邽,时白居易尚健在,平易之词风,或受乐天影响而来。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但丁·罗赛蒂诗3首

司各特《青春的骄傲》

斯宾塞诗13首

斯温伯恩诗4首

施皮特勒诗4首

曼德尔施塔姆《马蹄铁的发现者》

纪伯伦《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玛丽·奥利弗《黑水塘》

奥基格博诗3首

迈耶诗2首

雅各泰诗8首

凯勒《冬夜》

马丁松诗10首

布罗茨基《黑马》

卡明斯《我喜欢我的身体》

布鲁诗3首

阿芳西娜·斯托尼诗3首

阿尔贝托·路易·庞索诗7首

卢贡内斯诗5首

埃尔南德斯诗3首

弥尔顿《斗士参孙》

威廉·斯塔福德《秋风》

卡波维兹《沉默的一课》

伊斯拉姆诗5首

马托斯诗4首

鲁文·达里奥诗10首

马克西莫维奇诗6首

爱斯基摩诗2首

阿米亥《人的一生》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塞内亚《致燕子》

马蒂诗10首

埃雷迪亚《流亡者之歌》

谢甫琴科诗3首

弗兰科诗3首

洛尔迦《梦游人谣》

詹姆斯·赖特《开始》

索德格朗《星星》

西·西索科诗2首

夏巴尼诗2首

沙比诗2首

阿·迈·贾伦《大海》

少妇石榴裙 新妆白玉面 能迷张公子 不许时相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