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938期 怎么学“议论文结构”

2017-08-12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成为学习者,做专业的、接地气的、学习过程实证研究者。


  


议论文结构


【背景】新接高三班,在8月29号的摸底考试中,70分的作文,全班作文竟然无一达到或超过50。呈现出写作缺少结构意识,文章看起来不像作文更像帖子的问题。在每周周四的写作课上,试图帮助大家提高考场写作能力,起码能写出像篇作文的作文。9月11号做了一次辩论,希望帮助大家找找辩论中的结构之妙,大家课堂兴致盎然。然后回家以“开卷有益”或者“开卷未必有益”,写一篇作文。部分同学作文传在“成为学习者”论坛http://bbs.52xx.net 。可惜或许课堂的兴致,更多来自碎片而非结构,所以这次作文,感觉大家还是缺乏基本结构设计的意识;因此,18号的作文课,针对学生“议论文结构意识的养成”,再次做了如下设计:





信封1,作品NO001号



【素材】:课前,请学生分成9组,自由搭配。

提前准备好10个信封。挑选了考试院出的4篇范文,单面打印10份,并按照段落剪开,打乱段落间顺序后,在每段段首标注A、B、C、D等。再将每篇文章的所有段落装入信封。每个信封最后再装1张A4纸,请学生在A4纸上写名字,和排序。


【指令】请在信封右上角,与每个段落的右上角,标注NO001后,将所有段落按照一定顺序,拼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反馈】学生操作。


学生完成作文001的拼图,组长到黑板上写下号码。


信封2,作品NO002号



【素材】:信封2,作品NO002号


【指令】:请大家在信封左上角和里面每张纸片的左上角都写上NO002,然后完成对文章的拼接。


【反馈】:学生继续拼图,写黑板。


【花絮】:发现有学生试图通过教师剪裁的痕迹来拼——于是,我在剪裁的时候,加了第二刀。


【点拨】:追问:第二遍拼和第一遍拼,做法的差异在哪里?有没有关心我们做法的差异,还是依旧是恶汉扑食一样,看到任务就做,看到作业就刷。是否可以觉察下,这两次拼,有无共同的规律。如果接下来,直接出第三个信封和文章,我们准备以怎样的状态来拼——是经验型的,还是有所假设?


【反馈】:学生说,“首先”就是放在最前面的。“.....”才是第一段的。


【点拨】:“一流的学生重结构,二流的学生重素材”。“首先”这个词语就是素材。上次辩论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首先,也可以在是什么中,也可以在为什么中,也可以在怎么办中.....你手头纸片上的“首先”在哪个位置?


信封3,作品NO003号



【素材】第三篇作品NO003


【指令】试着找找结构上的相似处。


【操作】学生试。


【讨论】怎么做在最后,理由都没讲清楚,没法让人家做;为什么在中间,如果是什么不讲清,为什么也讲不清。


信封4,作品NO004号



【素材】作品004(一篇高分作文)


【指令】看作品004,拼图。比较结构上与前的异同。


【反馈】学生做。发现结构与前三一致。但是在“怎么做”上段落少了很多。重心转移到“为什么”上。


【作业】结合自己发现,修改上周的作文结构。传论坛或写于作文本上。


下课时间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