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一周 | AI电影的进化、视频平台虚拟制作、迪士尼未来十年乐园投资翻倍、大麦注入阿里影业、俞同舟谈“空间叙事”、AI电视剧

东西文娱 2023-10-23

                               

90分钟的AI电影?

讨论的语境在发生变化

| 白名单内容 |

为什么关注 ?


常规语境当中,“AI电影”所指代的就是使用AI工具进行电影视听制作过程、或AI参与剧情创意与表演的电影。但是开始有人希望AI介入影视的程度变得更高,除了艺术家必要的创意之外,“AI电影”应该贯彻电影制作的完整流程。


在刚刚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多部即将问世的AI生成影视项目得到展示,包括由Phillars工作室制作的五部AI电影,以及首部原创AI电视剧。


这些创作者们近期宣布将在10月份举办新一届的AI电影与游戏节,来展示正在制作中的多个AI影视与AI游戏项目。该电影节也表示在2024年的电影节上将展示第一部AI生成的电影故事片,其片长将达到90分钟。


AI电影的推动者包括德国最大的出版集团Holtzbrinck的子公司CHAPTR,Holtzbrinck旗下还包括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与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Springer。CHAPTR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Web3与AI项目的投资。


也包括虚拟现实公司Fable。作为前艾美奖获得者、Oculus Story Studios 前负责人,Fable创始人Edward Saatchi一直在尝试将新技术应用到影视当中。


2021年,他与其他众多AI工程师、AR/VR开发人员、编剧、动画制作者、游戏开发者、NFT收藏家、时装设计师、交互工程师与企业家合作,并在3D模型AI团队Geppetto AI的支持下成立了去中心化组织The Culture DAO,并专注于制作AI游戏与AI电影,将Web3与AI相结合。


这群先锋创作者尝试确立AI电影的真标准,包括所有的场景、布景、道具、服装,以及音乐、音效必须完全由AI生成,而演员的表演、脚本的编写必须有AI的参与,但最终所有的关键创意由导演决定。


近日,首家AI影院HyperCinema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开幕。或许,在当下的节点我们可以开始畅想更多的“AI电影”出现在大银幕上。


正文 · 片段


我们的梳理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讨论“AI电影”的语境发生了变化

2、“AI电影”进展到了哪一步?

3、《白镜》——进行中的“AI影视”案例

4、“将AI交给创作者”


说明

本文部分章节设置付费,但并不以付费为目的,全文会在部分专业社群发布,已参与录入白名单的用户,可以后台添加服务专员索取全文,或直接申请加入社群阅读全文。

此前付费内容范例参考如下。

另本文匹配对目前局面有所了解,想要对目前影响涉及到哪些维度,有哪些角色或者关键环节深度相关,进而形成全局性了解的从业人士。想要了解应用产品的从业人士可以点击链接(👉):AIGC案例合集 | Runway、Dramatron、Character.AI、Glow…

此前特供内容范例

此前特供内容范例

此前特供内容范例

此前特供内容范例


  #白名单内容#

是指向行业一线从业人士的专业活动、深度调研或分析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以公开的形式发布,并且虽然或会以付费形式发布,但并不以付费为目的。欢迎与我们联系,加入读者白名单,联系方式见文末。


...............
以下内容为白名单用户专属
白名单用户可免费索取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视频平台虚拟制作

行业影响、平台打法


为什么关注 ?


虚拟制作在国内影视行业尚未普及,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长视频平台纷纷进行了先导性布局,从数字影棚搭建到在综艺、剧集等多品类的应用,虚拟制作赛道已经聚齐了一众流媒体玩家。


持续关注流媒体虚拟制作应用的价值在于,随着虚拟制作深入长视频平台内容投入的核心板块,降本增效效应正在真正兑现;并且虚拟制作给影视制作流程带来的革新刚刚开始,这将进一步促进影视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当下节点,在流媒体的带动下,国内虚拟制作正处于跑通首部商业剧集的阶段,只能说仅仅是个开始。


在此之前,2019年迪士尼制作的星球大战系列衍生剧《曼达洛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虚拟制作带入行业视野。随后Netflix《1899》,HBO Max《龙之家族》等虚拟制作案例出现,进一步验证了虚拟制作的价值。


在国内影视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虚拟制作在国内影视题材开发、IP运营层面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而基于中国市场丰富的数字资产应用场景,虚拟制作的想象不止于此。


正文 · 片段


现阶段,对于流媒体平台虚拟制作的关注,可以有两个角度的理解:


1、对于视频平台的价值


对于当下降本增效的视频平台来说,虚拟制作的影视作品已经验证了拍摄时间和资金成本上的可控性与经济性。


众所周知,视频平台最为主要的内容投入在于剧集,虚拟制作在影视剧集上的跑通意味着后续复制的可能性。


……


从流媒体平台在综艺、剧集等多个品类的积极应用,到进行更多题材探索,国内虚拟制作的更多想象空间有待打开。


比如,在题材范畴,固然科幻是海外已经验证过的虚拟制作的适配题材,国内市场的古装玄幻仙侠题材向来是流媒体平台的重头板块,这类剧集往往需要耗费较高的置景和特效成本,虚拟制作的介入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加速头部项目的流转。


又比如,随着数字资产的累积,同一套虚拟资产可以复用于多个项目拍摄,可将后期制作的工作前置,有望缩短制作和上线周期。而随着国内元宇宙的发展,虚拟资产未来还可复用到其他业务,创造更多收入来源,比如数字资产运营,数字文旅衍生、IP增值服务等。

2、对于影视行业的价值


虚拟制作对于原有影视流程的最大影响就在于,通过LED虚拟拍摄可以通过实时渲染实现拍摄结果的实时呈现。


这就要求影视制作人员需要将传统的线性流程变为并行流程,将影视制作流程前置化考虑。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和俞同舟谈“空间叙事”

未来媒介、虚拟现实、开源…

艺术家可以用低科技实现高科技表达

|游戏艺术家|

为什么关注 ?

戏是一种站在艺术与技术交叉口的媒介。

随着技术发展,AIGC工具和无代码/低代码引擎优化了开发流程,一步步降低门槛,让更多人用游戏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创作。

从游戏开发者的角度出发,艺术表达和技术发展紧紧相拥,相互成就,带给玩家全新的体验。

但俞同舟从艺术家的视角来看,艺术和技术相互促进的同时,仍存在“错位”:前沿技术未必是艺术表达的最适配的工具,AIGC和UGC等技术工具也未必能帮助艺术人才施展创造力。

除了艺术家,俞同舟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开设了《空间叙事》这门课程。在课程中,俞同舟同样在探索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机遇性的技术和产品突破让人类选择了移动端手机作为最便利的空间媒介,MR等技术也拓展了虚拟空间,赋予叙事更多可能性。而艺术家可以用敏锐的感受力捕捉技术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在技术的帮助下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

前沿技术可以给创作带来“便利”,也会带来“依赖”。

俞同舟认为,开源社区和开源精神能够让艺术家接近技术的同时,避免技术产品带来的路径依赖。


在未来,物联网可能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屏幕连通,成为一整个空间媒介,进而产生全新的作品形式和体验。技术公司描绘了元宇宙、数字人、MR等等未来蓝图,公众对于体验的需求可能并非像这些预期一样,是更感性的,体验的。

如何补全二者之间的空隙,是艺术家、交互设计者、游戏开发者一直探索的方向。

正文 · 片段



Game Art  

元宇宙的空间和游戏的空间有什么区别吗?

俞同舟
元宇宙更多的被认为是现实的替代品,而游戏不是,这是第一个出发点。

从人才以及开发者的能力的角度来说,元宇宙和游戏是画等号的,具备游戏开发或者设计能力的人也能够做元宇宙。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元宇宙的创作目的是接近现实,还原现实。而对于游戏来说可以还原,也可以不这么做。

我在做元宇宙的时候会问自己一个问题:美院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之前和科幻届一起举办了“东方幻想·元宇宙科幻大会”,当时我就在思考国美在其中的身份,我发现我们要从更感性的层面、更体验的层面,将现实的东西搬进元宇宙。除非有脑机接口,感性和体验是技术公司无法发明的。

我们当时找到突破口就是“偶遇”,围绕着如何重建虚拟偶遇的可能性,搭建了元宇宙的空间。我们当时以“地心说”为灵感,把元宇宙的物理系统改成地心说,提高人和人的偶遇机遇。

这样的创作很难被总结成一套方法论,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在于,艺术家用技术的表现方式纪念这个世界上的某个理论成果。


Game Art  

元宇宙大会为什么会选择东方幻想这个主题?

俞同舟
我们当时在研究元宇宙大会主题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丝绸朋克。但在艺术界,丝绸朋克是典型西方观看中国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就想回归一下更中国的主题 。

比如说有个课桌坏了,螺丝钉掉了一颗,海外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把它报废或者维修,但中国人可能会直接用胶带一粘,垫个纸箱继续用。今天在中国老百姓的家里还常常会看到这些处理方式,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成功”,但它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的状态。

东方幻想一直以来讨论的是回归生活,如何看待今天的技术对于生活真正的意义,它不是什么炫酷的科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够用就可以了。

之前一直在讲要科技祛魅,但我们试图再把技术用中国式的审美把它“神化”,不再过度强调技术本身,用中国式的“够用哲学”把它恢复到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AI电视剧

|东西「文娱科技」|

为什么关注 ?




近期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北美人工智能公司Fable公司提到正在推出其首部原创人工智能电视连续剧《Thistle Gulch》。该剧以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角色的狂野西部小镇模拟为背景,探索他们对边境新未来的追求。


Fable公司是一家于2017年成立于旧金山的虚拟现实公司,最早作为Facebook(现Meta)旗下Oculus的一个VR叙事部门诞生,曾获得艾美奖,后转型为一家AI虚拟人公司,并在AIGC浪潮下开始探索AI讲故事的方式。(前期相关:虚拟人有了生命可以干什么?


作为这些探索的阶段成果,今年7月,Fable公司发布了名为“SHOW-1”的 Showrunner AI 技术。Showrunner目前能够在一些既有的影视作品(IP)的基础上,生成以用户的想法为主的全新作品。该公司最初利用《南方公园》来展示其新技术。


作为虚拟现实领域的积极探索者,Fable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萨奇 (Edward Saatchi)一直是AI影视和AI游戏概念的积极推广者。


就在近期的威尼斯电影节,由 Scott Lighthiser 和 Katya Alexander 共同创立、Edward Saatchi担任顾问的人工智能工作室“Pillars”首次推出了他们的电影《红色》,并宣布了另外五个人工智能驱动的计划。


AI Showrunner 技术正让外界看到故事生成的一种可能性。观众可以观看 AI 制作的电视剧、重新混合现有剧集,甚至自己制作全新的 AI 电视节目。


正文 · 片段



尽管Showrunner目前做出来的剧集还略显生硬,其中生成的名人声音也还不够完美。且“仍然需要人类来管理和训练,告诉它该做什么以及做错了什么”,但这项技术已经展现出想象力。


Showrunner的亮点不仅在于可以基于原有电视剧生成作品,也可以制作原创电视剧集,还可以让用户置身于这些剧集中。这被认为将极大的释放粉丝经济的势能。


在Fable公司看来,娱乐公司可以将这项技术提供给粉丝,粉丝们可以基于他们喜欢的节目来创造出个性化的内容。虽然,以往好莱坞对这样的内容创作形式比较谨慎,但这项技术可能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粉丝可以置身于他们喜欢的节目当中,出演他们喜欢的节目,并且有机会创作出超越以往的优秀剧集。

……


如果整体考虑Fable的背景,便不难理解这一项目的推出。


作为一家脱胎于Facebook(现Meta)旗下Oculus VR叙事部门的公司,Fable这些年已经转向虚拟人的打造。在围绕虚拟人Lucy的打造中,Fable发现用户能够与角色或体验建立真正的联系。Fable在内部不断开发自己的技术,意在进一步扩展这种联系。


通过带Lucy使用其他平台例如进行视频通话、Google 聊天或 Zoom等方式,Fable使 Lucy 从单一的 40 分钟虚拟现实体验变成了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的体验。这让Fable意识到Lucy需要超越面对面的互动,她需要的是一个惯例、一个背景故事和一段历史。


正是为了让lucy栩栩如生,Fable开始构建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真正智能的虚拟存在,实现 AGI 或通用人工智能。在进入the grand simulation之前,虚拟人需要在the simulation的世界中经历足够多的考验和训练,直到能够进入更广阔的虚拟世界。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投资翻番至600亿美元

迪士尼未来10年加注乐园板块


为什么关注 ?




迪士尼于9月19日宣布未来十年将对旗下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部门投资600亿美元,这一数额大约是近十年综合支出的两倍。

迪士尼是在近日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度假区举行的华尔街分析师和投资者会议上宣布这一信息的。迪士尼股价当日下跌了3%。

迪士尼方面表示,这一投资的重点在于“扩大与加强”其在美国和国际上的主题公园以及邮轮线路。迪士尼拥有超过1000英亩的土地可供未来开发,以扩大现有场地上的主题乐园空间,但迪士尼并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迪士尼此次表态备受关注,因为眼下迪士尼正处于业务调整期,主题乐园板块被认为迪士尼唯一相对表现积极的业务。

正文 · 片段



迪士尼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作为迪士尼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在报告期内的收入为8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部门运营收入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

迪士尼在财报中提到,该部分的业绩增长主要是靠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与香港迪士尼度假区的收入带动,而北美的佛罗里达州华特迪士尼世界的参观人数有所下降。

迪士尼正持续投资这两大区域市场。日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与香港迪士尼度假区已宣布主题乐园扩建计划。其中全球首个“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今年底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放。而全球首个及最大型的《冰雪奇缘》主题园区——魔雪奇缘世界,将于11月20日于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开幕。(相关阅读:迪士尼中国消费品部2024:发布跨境业务发展策略

疯狂动物城概念图


……
600亿的投资计划表明,迪士尼依然对于乐园和游轮布局充满信心。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迪士尼在向投资者提交的报告中称,过去 12 个月迪士尼乐园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为 28%,在总投资增长三倍的情况下,其营业收入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四倍。该数据表明迪士尼在公园上投入更多资金时会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部主席Josh D'Amaro拒绝对外透露将如何花费这 600 亿美元。但他暗示指出,《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Encanto》等迪士尼电影尚未以有意义的方式融入迪士尼的主题乐园。

Josh D'Amaro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迪士尼不打算在新的国家或城市建设主题乐园。例如,该公司过去曾考虑在印度建立一个主题园区。相反,该公司将专注于为其邮轮开发新港口。

据公开信息,2025年起,迪士尼邮轮旗下的一艘崭新游轮,将推出从新加坡出发的航程,并以新加坡作为母港至少五年。这艘新游轮是迪士尼邮轮旗下的第八艘游轮,可容纳6000名乘客。迪士尼的游轮主题化程度已越来越高,餐厅和娱乐区都融入了《冰雪奇缘》、《星球大战》和漫威复仇者联盟等系列的角色和艺术品。

对于现在的迪士尼来说,投资的时机和节奏很重要。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表示,“我们计划通过对该业务的大量战略投资来再次推动我们的增长。”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新文创”CEO企业家研修班

看文创如何赋能消费增长

为什么关注 ?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于2015年成立,美国南加州大学、闵行区政府等多方参与共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学院(详见www.sjtu.edu.cn院系设置)。学院设有全日制硕士博士、在职MBA、文创领域高管教育及政企定制培训等教育项目。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专注文创教育的实体学院之一,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坚持深耕文创专业教育与学术研究,同时持续面向产业开设高管教育课程。


“新文创”CEO企业家研修班,以创新为本,通过创意讲堂、企业走访、移动课堂、私董会等教学方式,结合技术与创意,助力企业家学员应对VUCA时代下的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行业动态

<大麦与阿里影业“合体”,阿里大文娱下一步?>

<挽救《星空》的“耐玩性”,从何而来 | 东西「游戏日」>

<AI融入、AR立体书……威尼斯电影节「沉浸式」单元的新风向>

<IP市场为何选择这一游戏品类 |「IP系列」>


<文娱科技合集 | AI分析剧本storyfit、“元宇宙+AI”Futureverse、AI游戏音乐PlusMusic.ai…>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