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取消强制刷脸,有效应对人脸识别滥用

辛省志 南方周末 2024-05-07

(人民视觉 / 图)


全文共2037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刷脸认证保障公共安全的收益有限,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和敏感个人信息的风险却很大,一旦发生泄露事件,对个人权益带来的侵害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牺牲公众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符合法益保护的比例原则。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辛省志
责任编辑|陈斌
据媒体报道,日前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酒店入住,已经不再需要刷脸认证,只需要出示身份证登记即可。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前台,甚至还有一张提示牌,写着“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严禁发生不‘刷脸’不能入住的问题”等。
到酒店旅馆住宿要刷脸进行实名认证,无法考证始于何时何地,但近年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通行要求。偶有少数旅客提出异议,酒店的说法,往往是上级要求、公安部门要求,如果不刷脸,就不能入住。无奈之下,旅客也只能被迫刷脸。
但是,目前中国并没有明确公布的法律法规规定,酒店住宿必须通过刷脸的方式进行实名验证。2016年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住宿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国务院制定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
法规规定要查验客户身份,但并没有规定必须通过刷脸的方式查验。酒店作为商家,在旅客提供了身份证件并经过店员核对登记之后,已经完成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果不是“上头”有要求,他们没有动机主动增加成本加装人脸识别设备,并冒着失去顾客的风险,要求客人必须刷脸验证,否则不能入住。正如一些酒店所说,对此作出要求的是当地公安机关,如果酒店不按照公安的要求对入住旅客进行刷脸验证,就会被处罚。《解放日报》在报道中也指出,酒店使用人脸识别,主要目的是落实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确保人证合一,保障公共安全。
但是强制刷脸认证,可能侵犯个人信息权利。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包括人脸信息在内的生物识别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而旅馆业查验旅客的身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显然并不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因为在线核验身份证真伪加人工核验人证相符已经可以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身份验证要求),而且旅馆从业者极度分散,技术力量良莠不齐,有些从业者根本没有能力对所采集的个人敏感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一旦一些旅馆存储的旅客人脸信息被泄露,可能给旅客带来不可挽回的风险。
正是出于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考虑,2023年8月份国家网信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宾馆等经营场所,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
支持强制刷脸一方的理由,往往以“公共安全”等作为借口。媒体也不时曝出有逃犯去听歌星演唱会被抓的新闻。但是,并不是只有刷脸才能抓到在逃的犯罪分子。只要逃犯敢用真实的身份证去住店,同样会被抓,而现在可以在线验证真伪的二代身份证,已经让伪造身份证几乎成为不可能。人工核验,酒店员工可能有失误,但是人脸识别技术目前也做不到100%正确无误。刷脸验证身份对少数忘记带身份证的旅客是一种便捷的补救办法,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进行身份验证的旅馆等行业,还有很多领域也在推广人脸识别。一些景点要刷脸,医院挂号要刷脸,有些学校进出学生公寓、校园大门,有些地方招投标过程中也要搞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滥用,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人脸识别这类生物识别信息,对成年人来说,基本上一生都不会改变。此类信息被泄露,就可能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从此要一直生活在个人权益随时可能被侵犯的风险之中。
刷脸认证保障公共安全的收益有限,消费者个人隐私和敏感个人信息的风险却很大,一旦发生泄露事件,对个人权益带来的侵害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牺牲公众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符合法益保护的比例原则。除了酒店业之外,其他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行业也应该取消强制人脸识别。
国家网信办制定的相关办法,对人脸识别的场景提出严格要求,规定除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宾馆、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经营场所,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这是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拨乱反正。这一规定应该尽快正式出台,并有必要提升到法律层级,以增强其法律效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