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灵隐寺 2024-03-19


普贤菩萨警众偈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普贤菩萨警众偈》提醒大家,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那么,究竟什么是无常,无常又是否仅仅指生死呢?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无常:身体会衰老、工作会改变、命运会逆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变化。正如佛《贤愚经》中提到无常四边:“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


1、高际必堕

有位高权重之时,必然有堕下的一天。


2、生际必死

有出生就必定有死亡。死亡很残酷,但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有些人说:“不要讲这些,我不相信!”这其实叫掩耳盗铃。


3、聚际必散

不论家人还是朋友,有相聚之日,就难免有离别之时。


4、积际必尽

人们积累的财产总会消尽,有些是自己受用的,有些是朋友享用的,有些可能是怨敌使用的。




《佛说四不可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兄弟四人,放弃了家庭产业,隐居深山,证得五通,自号仙人。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就碰头商量说:“我们早已经得到神足通,可以飞腾自在,所到之处无所挂碍。如今无常将至,我们要各自寻得避难之所了。”
其中一人腾身跳入虚空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洋洋得意地说:“无常难道还能在虚空中找到我吗?”
一人隐身在闹市之中,想借庞杂的人群的气息隐藏自己的行迹。他心中想道:“无常只是要取一人的性命,有这么多人挡着,想必不会找到我头上。”
一人潜入大海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他身在海底,心想:“这下子无常可找不到我了吧?”
剩下的一人深入到渺无人烟的大山之中,将山劈开两半,然后隐身其中再把山合并在一起,心中得意地想:“无常怎么样也找不到这里吧?”
虽然,四个人都努力地挣扎,但可惜的是,他们一个也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藏身在虚空中的,因缘成熟,自己从空中坠落,摔死了;进入闹市之中的,突然暴毙在众人面前;在大海中的,因缘到来时,登时死去,成为鱼鳖腹中之食;在山中的,被两座大山合力挤死了。
兄弟四人就这样一一死去了,无一人能够逃脱无常。
佛陀用佛眼看到这一切经过时,心中悲伤地想道:“这四个人想要借助神通来消除宿世的业障,何等的愚痴!殊不知,贪嗔痴三毒未能灭除、无上菩提未能通达,又怎能挣脱无常的魔爪呢?”于是,佛陀念诵了一首偈颂:
虽欲藏在空,若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欲求不死地,未曾可获之。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


这个故事说完之后,佛陀又为弟子们开示了世间四件不可得的事情。


第一、想要青春年少不老,终不可得。

年幼时面容姣好,光鲜美貌,头发乌黑、牙齿洁白,皮肤光泽,气力充沛,举手投足间自信洒脱,坚毅刚强,乘车、骑马时众人无不赞叹爱敬。将来有一天忽而年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面容起皱、皮肤松弛,身体需要拐杖来支撑,气息短促呻吟不断。想要青春永驻而不变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二、想要身体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身体强壮而健康,骨骼实盛、骨髓密实,走路步伐稳健轻松,无人能比,饮食顺畅自如,头部五官健康得当,无有不适,这种健康也是无人能及。想要免于疾病、身体安乐无有疾病,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三、要想长寿永活世间,终不可得。

无常来时,就像风吹散云一样,希望长生不死却难敌无常,忽然命终,对色身的拥有无法自在遂愿。想要长寿无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四、要想亲朋永远跟随,终不可得。

父母颐养天年,兄弟孝悌有序,家眷守礼知节,亲族互助共进,朋友深情厚谊,知音志同道合,夫妻琴瑟和鸣,家产富足,高官厚禄,外出骑马乘车游乐观赏时,妻妾子孙随心所欲快活玩乐,使幼奴和仆人快步随行,自己则骑马环视人群顾影自怜,对人轻蔑无理,抱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感。无常来时,就像热水消融冰雪一般,内心则焦虑惧怕,请求别人帮助度过患难,怎么可能如愿呢?一旦呼吸停止,生命终结,灵魂独去,父母、兄弟、妻妾、子女、亲戚、朋友、知音、恩爱全部独留世间,高官厚爵、家产仆从也全部如星星般,分散流落各奔前程,欲求不死,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情感是无常的,财产是无常的,生命也是无常……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不可乐、不可信、不可依赖、不可凭靠。因此世间的事情,无论有多么重要,论其迫切都不如了生死,言其高尚都不如成佛道!
而反观我们自己,一生不过百年,除去睡眠占据的一半时间,再除去从小到大求学的十几年,我们真正遇到佛法,可堪精进用功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呢?
除非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上根利智,一闻千悟者,不然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想要修持佛法有所成就,本已不易。若再加上放逸、懈怠、懒散,不肯用功精进,却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无始劫来的生死妄想全部了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观无常,方能清醒认识一切外境无论是好是坏,皆是缘起性空,通达了般若智慧,才不会被外在的人事物所迷惑。


观无常,方能真诚发心,勤修十善,远离三途,进求无上菩提之路。 


观无常,方能鞭策我们对有限的生命产生紧迫感,于身体强健之时精进修行,努力行善,奉献自我,自利利人。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云林学处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

学处 |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

学处 | 一灯能破千年暗——燃灯古佛圣诞谈供灯功德


☀云林观照

观照 | 五种因缘  求财不得

观照 | 随信行  随法行

观照 | 不忘初心

观照 | 转烦恼为菩提

观照 | 成住坏空  思维无常

观照 | 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

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云林常识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佛教为什么重视中秋


☀云林分享

分享 | 此中有真味  此中有真情

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分享 | 感受与感恩

分享 | 我与慈孝文化

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

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



编辑 | 妙莲

摄影 | 游客悟影投稿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